日本最早关於中国面条的记载是明朝遗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后,用面条来款待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水户藩藩主德川光圀,但并未普及。
日语外来语片假名「ラーメン」(Ramen)的名称来自汉语的「拉面」发音,所以日语也可以直接借用汉字写做「拉麺」。日文汉字写法另有「老麺」、「柳麺」或者「卤面」,但比较少见,可能为日语片假名ramen借音反写汉字。
在明治时代早期,拉面是横滨中华街常见的食品。1900年代,来自上海和广东的中国人在日本卖切面,配以简单的汤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间,拉面在日本开始流行。那时拉面被叫做「支那そば」或「南京そば」。日语以中国都市命名食品乃强调其为中国产,而非特指其来自南京。一说当时许多华人到日本留学,但求学为求经济常租屋住一起食住,甚致留学生会揉面团再拉面条线,久而久之,日人称之为拉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来自美国的廉价面粉和从中国战场回来的士兵使得中国风味的面条大行其道。同时日本政府官方禁止使用一切关於「支那」的词汇,故民间习惯称呼改为「中华そば」。「そば」是日本使用荞麦制作的荞麦面条。
1910年出生於大日本帝国台湾嘉义厅的安藤百福,在1958年发明的泡面(即食面)叫「拉面」,创立日清食品公司[注 1]。拉面成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面」这个词的使用也超过了其他的名称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面成了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发出别具地方风味的拉面。
近年来,由於对狂牛病的恐惧,日本人对和拉面的顾客层相同之另一快餐食品「牛井」的消费明显下降,拉面成了上班族的第一午餐选择。[来源请求]
而全球第一间取得米其林一星的拉面店「茑」亦创新地以松露酱配搭拉面,把别具特色的拉面带给世界[1]。
资料来源 by 维基百科
下图非拉面